僑鄉寧波“僑力量”助力脫貧攻堅 走出去引進來并舉

中新網寧波12月4日電(記者 林波)“海歸”“富二代”“企二代”……在浙江省寧波市海外顧問、慈溪市觀海衛鎮僑聯主席、慈溪市惠農生豬養殖場董事長葉凱峰的身上有著許多標簽,但他卻覺得“農夫”“豬倌”與自己的工作更為貼切。
自2005年從英國回來后,葉凱峰放棄了家族事業,轉型當起“豬倌”,開啟養豬事業,并將事業版圖拓展到了貴州黔西南,通過“僑力量”助力脫貧攻堅。

寧波是中國重點僑鄉之一,“寧波幫”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,素以愛國愛鄉、熱心報效桑梓著稱于世。 寧波市僑聯鼓勵僑界企業“走出去”,深耕東西部幫扶地區的發展機遇,激活產業發展漣漪。
“黔西南具有較好的農業種植生產條件,同樣也非常適合養殖。”通過考察,葉凱峰在黔西南興仁投資建設了養豬場,該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,“12月中旬第一批300頭種豬即將入場,預計年產出種豬6000頭,并能輻射帶動周邊產業鏈發展。”
不僅僅是養殖業,葉凱峰更是搞起了多元化經營。他在黔西南安龍縣萬洋眾創城第一期投資1.5億元,建設“年產2億萬平方的瓦楞紙板紙箱項目”,專業生產各種不同規格瓦楞紙板、紙箱的包裝。
在葉凱峰看來,僑界參與脫貧攻堅,更多的是發揮橋梁作用,“欠發達地區并不是沒有好的產品,只是缺少渠道,我們要做的是進行對接,通過我們的多樣化資源打通閉塞渠道,為他們帶去先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。”
除了“輸出”項目,“扶智”“扶能力”并舉外,寧波僑界企業更是因地制宜,立足當地生態地理氣候和產業基礎,將其特色產品“引進來”,打通多地市場渠道,挖掘市場消費潛力。
“已經有6家‘甬愛館’消費扶貧超市開張了。”2019年,在偶遇寧波駐延邊東西部合作駐地干部后,寧波海外青年英才創新創業委員會副秘書長、寧波甬愛集團董事長羅群星精準定位“消費扶貧”,分別在延邊、寧波兩地打造“延甬一家親”綜合消費扶貧產品展覽中心,至此開啟別樣幫扶模式。
延邊大米、汪清木耳、普安百香果干、貞豐紅米、望謨雞蛋、安龍藕粉、興仁薏米……在羅群星打造的“甬愛館”內,整齊排列著近千種來自黔西南、延邊、青海、麗水等地的各種特色產品。
“很多人問我什么最好賣,但我想做的是盡量推薦一些不太容易賣的產品,讓這些來自遠方不被大家熟悉的好產品得到認可,更好地幫助有需要的人。”羅群星如是說。
她告訴記者,消費扶貧不是簡單的買賣,更多的是幫扶欠發達地區的產品商品化,替他們搭建展示窗口、推廣平臺,尋覓合作機遇,“以普安紅茶為例,那里有著好山好水好茶業,缺乏的是產品進入市場的渠道,而這正是我們目前在做的。”
除了讓“藏于深閨”的產品“走出去”外,羅群星還入駐延邊州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,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和產品銷售渠道。
不僅僅是立足當下的消費扶貧館,羅群星更是計劃著組建“甬僑愛”平臺,讓更多的年輕僑眷參與這份公益事業,“僑界力量有著連接國內、國際的視野,能夠搭建更廣的平臺,希望明年年初可以完成平臺打造,吸引更多有愛的僑界人士參與到全球反貧困公益事業中。”
審視當下,寧波市各級僑聯積極牽線,匯聚廣大僑界力量投入脫貧攻堅中。據寧波市僑聯統計,截至目前,2020年寧波僑界實現產業技能扶貧項目3個,投入資金和物資3億多元助力脫貧攻堅。(完)